首先,昨天看了 TED ,有篇專題探討『為何退伍軍人懷念戰爭?』
結論是,戰爭時的血濃於水的兄弟情,在現代正常的社會裡找不到,回到現在社會,他們不知道誰值得他們愛,
更不知道誰能這麼愛他們。
現今社會普遍無法完全的互相相愛與信賴,高科技世界的意義又何在?
接著,今天偶然閒晃網頁,看到早期邦喬飛和他妻子的故事,
身為國際巨星,帥氣又有才華,何以能和貌似平凡的妻子長期守住幸福?
除了他的妻子有過人的智慧與涵養,我們也可以從他的成名曲 It is my life的歌詞看出端倪。
"For Tommy and Gina who never backed down" 其中的 Tommy and Gina 就是"Living on a prayer"的男女主角。
似乎隱約可以意測,這也是在他未成名時,他們夫妻情比金堅、互相付持的故事。
出名後要守住家庭很難,看似犧牲,但實際上,踏實的愛情也只有在自己也真誠堅持的狀況才可以感受到,
實在有不少的例子,是自己曾經花心背叛愛情,或者自信不足被愛摧毀之後,
養成了對愛不信任的心態後,即使之後再遇到真愛,怎樣被愛都還是無法接受愛的狀況。
如果你是曾經背叛愛情,要求真心懺悔改過;如果妳曾經是被背叛的人,
要重新堅強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慎選伴侶;無論如何,總是自己要先由愛人的能力,才能感受到被愛。
最後,是我的自我哀嚎,最近開始在準備應徵新工作,
閒著做了一些心理測驗,發現我以前唸的MIS
竟然是在我強項中的研究型,
但是我曾經有很長的歲月,在依賴和接受別人說我不行的情況下,
完全的放棄這一塊了,即便我是從本科系順利畢業,我竟然還是不相信自己有一點可能去走這一行業的天分,
而那些告訴我不行的人,也是我當時非常依賴的對象。
我實在不知道,愛是怎麼樣運行的,為什麼有時候愛的力量這麼偉大,
有時候在不自覺中又充滿了墮落與傷害?
但是,至少,在愛裡要讓對方覺得充滿信任和自由,這是我現在常常謹慎要求自己的,
例如:以後我的小孩,他想學腳踏車,我當然會擔心他受傷,
但我的做法不應該只是禁止他,或者是碎碎念的表達我覺得是關心,但實際上小孩覺得是不信任的方式,
我可以嚴格把關練習場地、陪他練習,甚至找專業的教練教他(想當年我是被堂弟推下坡就瞬間學會騎了 冏),
但不論如何,他要相信自己做得到,不會他還沒開始練,在旁邊看到老媽就開始緊張或者是逃避。
現在開始看一些育兒影片,我實在很佩服褓母或媽媽,
看似一邊跟小孩在玩、一邊小孩就學會了說外語、學會了數學、家政、運動 等,
還有好多感觸,愛的教育不是神話,是即便妳懲罰了小孩,小孩的心不會因此受傷,反而知道你是愛他(非強迫或媽媽自賣自誇)
那才是真的難的地方。